弘揚工匠精神 邁向制造強國
課題性質:必修課(10學時,40分鐘/學時)
授課教師:趙忠祥:博士 ,教授。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帶頭人,研究生導師,中組部干部培訓專家庫成員。兼任中國倫理學會理事,河北省民族宗教研究會副會長,河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、副秘書長,河北省倫理學會常務理事,燕山大學文法學院等多所院??妥淌?,石家莊“燕趙講壇”專家庫成員。多年從事中國哲學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。發表論文五十余篇,著作、教材等十余部,主持參與國家社科項目、教育部項目、省社科項目等共十余項,省級科研獲獎6項。
內容簡介:“工匠精神”是一種對職業敬畏、對工作執著、 對產品和服務品質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,是對產品精益求精、精雕細琢、追求卓越,并不斷創新的精神信念。“工匠精神”既是一種職業態度,又是一種精神信念,更是一種人生觀、價值取向和行為追求。
工匠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倡導工匠精神不僅是現實的需要,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。
執著專注、作風嚴謹、精益求精、敬業守信、推陳出新,“以道馭技”作為中國傳統科技倫理的基本精神,在傳統科技實踐活動中大放異彩。傳統文化認為,主體人是科技活動的目的,科技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主體人,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,人不應該為了科技活動而被損害或無條件地被犧牲。
內容包括:大國工匠精神的含義與精髓;工匠精神的概念、歷史淵源和內涵;我國工匠精神的歷史演變;傳承大國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。
課題特色
- 內容上的特色:
a.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闡述工匠精神的歷史源流、特色與基本內容。
b.以傳統以道馭術、德技統一的根本立場,闡發工匠精神與德行修養、職業素養、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。
c.針對當下存在的工匠精神確實問題,針對性提出應對策略。
- 方法上的特色:
a.本課程采用史學、社會學、倫理學、科學技術學、文化學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大國工匠精神的內容與特征。
b.運用案例方法分析說明工匠精神的具體表現;
c.運用比較的方法展開分析中外工匠精神的異同。
課題要求
a.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與工匠精神之間的關系。
b.掌握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培育大國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;工匠精神的主要內容與表現行式。
c.了解當前工匠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現。掌握培育大國工匠精神的路徑對策。
d.廣泛學習反映大國工匠精神的典型事例。